close

Brunchner in Bed Club的成員除了想做一名廢青,當然有文青的一面,其中有鋪戲後發表人生大道理的癮。上星期六到戲院看了Boyhood,未入場先興奮!

 

 boyhood  

 

 三年又三年,再三年真真正正呈現於大銀幕前。電影由2002年開始拍攝,主要是講述一位名叫Manson Evans Jr.的男孩 由六歲到十八歲的成長經歷。由於電影的背景是發生於美國,相信美國的觀聚會有更大的共鳴和迴響。我們與Manson的童年可能沒有相同的事發生,至少我們不會剪草,不會到國家公園露營, 不會踏著滑板上學,也沒有為總統選舉出過一分力。但我相信我們每一位都曾經有過一樣的感覺,小時候很想長大,不知道長大是什麼的一回事;但當長大變成你必要的階段時,卻猶豫究竟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應該跟著別人的期望,還是走自己想要的人生?

 

Richard Linklater 執導,知名作有日出,日落,午夜之前的愛情三部曲,加上不少好評,和如此認真的製作,未上映已經對此片十分期待。在飛機上都忍了好幾次,堅持在戲院的大銀幕前用三小時看十二年的青春和改變。此片是一個大膽的嘗試,特別是在香港的市場,有不少人會覺得像記錄片一樣,看著男主角在單親家庭中成長,焦點不只放在Manson 身上,還有他身邊的姊姊,母親和一個又一個的繼父。其中一幕是講述母親在Manson準備離開時,情不自禁地哭了,訴說自己的一生就這樣過了一大半,結過數次婚,生下了一對子女,完成了大學和博士,當了自己想做的教授,也養大了一對子女,供書教學;當她回顧自己的一生,好像沒有什麼是自己真的很想要的。相信這一幕,對於不少香港人來說,都是其中一個很大的疑惑。另外值得一提的便是當演父親一角的Manson Evans Sr.,在短短的三小時,我們可以看到其轉變,由不定性的大細路,到慢慢開始懂得照顧他人。雖然建立了自己的家庭,但仍堅持每個假日帶一對子女到處走走,很記得他說過一句:”You don’t want the bumpers, life doesn’t give you.” 好像在為未來埋下了伏線。父親在 Manson 的成長中擔當了很重要的一角,像朋友一樣,陪著男主角長大。在後半部分, Manson 中學畢業當天,男孩剛與女友分手,對於未來仍然未有明確的目標,他問父親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父親答了一句:”Everything? What’s the point? I mean, I sure as shit anybody else, okay? We’re all just winging it, you know? The good news is you’re feeling stuff. And you’ve got to hold on to that.”

 

boyhood   

 

需要一讚的是soundtrack 的鋪排的確花了不少心思,特別是當Manson 長大後準備離開母親到大學宿舍生活的路上,一個人駕著卡車播著由Family of the Year 主唱的Hero, 就好像是由他們唱出Manson 的心聲,一方面對未來充滿寄望,一方面對自己的未來仍然處於未知的狀態。片尾中講述了Manson 與數位在大學剛認識的朋友到山上看日落的景色,而他與女友人談及了活在當下的生活態度,影片在二人的對話中完結,也就是Manson 開始人生新一頁的時候。而令我最心刻的一句說話就是在片尾,二人談論 “seize the moment”,而女孩回答了一句 “I’m kind of thinking it’s the other way around, you know, like the moment seizes us.”

 

片中的金句,加上不同角色不同年齡對人生的見解,拍得平實動人,絕對是其導演的水準之作,是今年十分值得一看再看的電影之一。

 

P.S. 筆者到至今仍聽緊首Hero,可見其影響力極深。

 

Geek N. 字

 

arrow
arrow

    BrunchnerInB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